疯狂“讨好”中国,却连跌三年!最憋屈的日本老字号,颜面尽失
2023-08-15 16:35:06 来源:金错刀
你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了吗?
别嫌这梗老,中国的奶茶品牌可是靠此赚麻了。
挂上“秋一杯”招牌的蜜雪冰城,美滋滋宣布一天卖了1200万杯;茶百道更是晒出战报:1天干了1个亿。
【资料图】
靠整活,这些品牌尝到甜头,连带外卖小哥都累瘫了。
不过论搞事,所有人都得管这个巨头叫爷爷,它才是真营销大魔王·洗脑鬼才·快消教父:日清。
在日本,日清上敢怼政府,下敢骂用户,把公司总部大楼做成泡面,可谓当之无愧的营销鬼才。
在中国人眼里也是教父,很多人没吃过它家泡面,但或许会知道它的广告,营销比泡面更出名。
然而这个“教父”,如今却在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最近,日清食品发布业绩,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3个月,中国业务的收入为148.59亿日元,同比下滑5.5%,经营溢利为13.91亿日元,下滑25.4%。
坏消息是,日清已经连续三年业绩下滑,还有越跌越猛的迹象,日清自己也坦言,“中国内地即食面销量增长缓慢。”
教父日清惨到沦为“小透明”,别怪中国人不给力。
“史上最大规模作战”,
还是卖不动泡面
“这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作战行动!”
香港日清CEO安藤清隆最近气势汹汹地对外喊话。
很多人可能想不到,今年开始,日清发血誓要从对手那里夺回中国市场。
它也拿出了最大的诚意:发动中国大陆约1200名销售员工,仅今年一年,就要发起3万次销售活动,提供600万份试吃,还是高端商品。
安藤清隆信誓旦旦地表示:
“让消费者品尝之后,他们应该能够切实感受到品质之高”。
然而实际却不如意,不光销量没起色,连香港大本营都快守不住了:
1-3月,香港销售额为10亿港币,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%。
被现实狠狠打脸的日清,过去的招数显然行不通了。
曾经的日清,在香港有多猛?
别的方便面牌子,都是展示面条有多劲道、牛肉粒有多大颗,而日清却在努力告诉消费者,代言人有多美,杯面包装有多好看。
典型就是,光一个杯子,日清就能玩出花。把杯身当画布,展现日式审美。
这股风,也带动了很多中国品牌,后面纷纷玩起杯身营销,甚至产品不够,颜值来凑。
但日清牛叉之处就在于,总能搞出让同行意想不到的花活。
比如将封口改造成猫耳朵,一开包装,就能看见一只可爱的小猫。
还请设计师研发叉子,怎么同时兜住汤和汤料、区分左右手、捞面的最佳角度......让人们看到细节有多变态。
同时,联名、自黑、周边、造节,日清在营销上也是下足了功夫。
靠这些“小心机”,让日清征服了很多有小资情怀的香港人,定价远比同行高,人们也趋之若鹜。
数据证明了这点,日清是香港最大的即食面公司,占香港泡面市场的60%以上。
有香港的成功在先,日清的胆子越来越大。
来内地继续复制老套路,除了当细节狂魔,就是抓牢二次元。
先是蹭日本高人气动漫,与《进击的巨人》《鬼灭之刃》等联名,后是努力找中国知名IP合作,比如《阴阳师》手游,推限定装搞饥饿营销。
看起来并不差钱的日清,为啥如此重视中国市场?
一方面,人口数量摆在那,中国市场太诱人了,2022年中国的方便面总需求为450亿,是第二名印度尼西亚的3倍。
另一方面,中国市场对于日清太重要了。很多人不知道,2021年,中国内地业务就占日清食品集团总收入的60%。
不过反过来,日清对中国人却没那么重要。
日清显然低估了中国同行的价格竞争力,也高估了日本精神文化的魅力。
十几年前,康师傅、统一的方便面还在2-3元区间,日清动辄6元以上的泡面价格,足足比对手高2倍多。
有人为了不买贵,不去官方买,而是靠水货客从香港运。
这已经初步显露出一个危险的信号,但当时的日清没在乎。
它更想不到,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,此后反而成了卖不动的拖累。
来中国苦心钻营30年,
却惨到沦为“小透明”
日清打入中国那年,巨头康师傅才刚出生。
早在1984年日清在香港建公司,此后1994年在广东顺德建厂,之后陆续在上海、福建和浙江建厂,日清也很重视中国,一直没少做宣传。
但现实依然骨感。如今,日清的中国市场占有率,被一众对手挤压到只剩5%。
更直观来说就是,很多超市便利店的速食区,毫无它的影子。
在中国苦心钻营30多年,日清为何却活得越来越憋屈?
1.不降身价求盟友,反让对手钻了空子
曾经,刚来中国的日清,人生路不熟,为了更好打入市场,它选择跟今麦郎联盟。
但日清发现,今麦郎的渠道优势,不适合日清的产品定位,毕竟合味道一杯就要4.5-5元,而当时2元一袋的今麦郎,都是搞定县城人。
日清当时做的,不是降低价格迎合市场,而是死不降价。
意识到盟友“无用”后,2015年,日清选择退出合资业务,专注在香港、上海等优势地区。
没想到,这个战略,也让它彻底失去了更为庞大的下沉市场。
与此同时,康师傅、统一等凭借低价优势,十几年里拿下了日清看不上的低端市场,靠薄利多销,仅方便面一项业务,康师傅的销售额干到几百亿。
方便面主要的销售渠道是超市、零售店及批发市场,而这些都被国产品牌牢牢占据,别人很难挤进位置。
当日清后知后觉时,自己早已跟对手差了一大截。
2.疯狂“讨好”,却难征服中国人
意识到落后的日清,开始奋起狂追。
2017年,日清还专门分拆了中国业务(包括内地及香港),日清的中国子公司,也在香港股票交易所上市。
上市的目的,则是为了找钱建设工厂,降低成本以及扩大销售及分销网络。
这个做法的确有成效,巅峰时期,日清在中国业务连续两年实现双位数的收入增长。
除了建厂,在产品上,日清也专门为中国人做创新。
为迎合中国炒面市场,研发了飞碟炒面、炒面大王,还推出过兰州牛肉面口味。
看到中国人注重健康,它开发出“减盐、减油、加蔬菜”新料包,减少15%—20%钠的含量,去除味精等所有人工调味品。
然而,因为渠道力太过薄弱,日清在超市普遍存在感不强,新品掀不起水花,也没能挽救日清后面的颓势。
2020年,日清食品中国内地业务的收入增速为17.5%,2021年增速下滑为14.3%,到了2022年增速仅为2.1%,彻底告别两位数增长。
3.放下面子,还是沦为小透明
眼见颓势难挽救,一向高傲的日清终于放下面子。
“本公司为提升品牌形象,持续举行促销活动”。
不同于在日本的“嚣张”,在中国,日清大部分营销活动都是默默无声的,只有靠着促销,才有几次高光时刻。
比如7月与山姆的合作登上热搜。
深圳山姆店与日清的合味道联合推出一款限量版巨型泡面桶,168元足足24桶,算下来性价比似乎较高,很快供不应求。
但卖爆背后,日清的钱包却来了一次大出血。
类似的促销,让日清出现不止一次的收入增长利润下滑情况,早在2018年就已经增收不增利,赔本赚吆喝。
不像对手可以靠规模摊薄成本,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尖锐表示,日清这几年大力度的赠送等活动对利润有很大影响,联名策略仅是阶段性作用,“合味道的销量在未来恐怕还会进一步下滑。”
不降身价丢大众市场,放下面子又自损腰包,日清的处境依然很尴尬。
全球卖出500亿的日清,
为何就是磕不下中国市场?
有一说一,过去几年,方便面巨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。
原材料价格上涨,加上行业普遍下行,2021年就走了下坡路。
2021年上半年,康师傅方便面业务同比下滑14.67%,统一也下滑9.5%。
但一走出特殊时期,康师傅、统一都是肉眼可见的回血。康师傅方便面在去年收入增速4.17%,统一更狠,猛涨了17.9%。
只有日清的表现还是萎靡不振,增速继续下跌。
其实放眼全球,日清也是遇神杀神的王者,一年卖出500亿杯,为何偏偏在中国就成了青铜?
归根结底,日清的失意,并不能简单归咎于打高端牌。
论价格,日清5到6元一盒的定价,在过去是贵,但放在现在已经见惯不惊。
再加上这些年,方便面高端化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,高端市场成为玩家们必争之地。
后入者康师傅、统一纷纷推出高端产品,统一的满汉大餐更是30元。
论高端,谁都没有日清投入得早,但尴尬的是,哪怕是日清主打的高端市场,在中国也没做到老大地位。
国金证券报告显示,日清在内地高端市场排名第三,市场份额为14.5%,而老大和老二,还是康师傅与统一,分别为38%与34.6%。
日清在中国始终无法称霸的关键在于,日清擅长的整活、营销,在方便面这种在国人看来的“一次性用品”上,作用不大。
颜值好不好看,能不能整活,用户并没有那么关心。大部分人对方便面的真实需求,还是好吃饱腹、便捷、省钱。
至于贵一点的高端方便面,则更在乎口味、口感或营养,说白了都是实用为主。
而中国人最看重的实用需求,日清又恰恰忽略了。
爆红的日清巨型泡面桶,有人买回家,满怀期待打开,却发现每一杯的量都不大,几口就吃完了,胃口大的人根本吃不饱。
这不是个例,很多人都曾吐槽,吃日清杯面,根本吃不饱。
而很多中国品牌抓住需求,哪怕是新玩家,也能很快站稳脚跟。
有的搞出粉面创新,主打的就是一个量大实在;有的卷口味,搞出100多种。
在吃饱吃好面前,所有的装X体验,都不值一提。
结语:
其实很多日本品牌,在中国也活得很滋润。
比如三得利,靠伪装国货闷声发财,悄然赚走1400亿。
曾卖到脱销的宝矿力水特,也被很多人误以为是国货。
可见,外来品牌来中国,如果没有足够强悍的产品吸引力,那么接地气才是王道。
毕竟日清费尽心思的奇葩整活,效果还远比不过汪涵一句“有人模仿我的脸,有人模仿我的面。”
与其花力气搞噱头、亮决心,还不如多跑跑地推,跟中国超市经销商打好关系。
想让中国人动心,不拿出因地制宜的狠招,再多的战术也是无用功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关键词:
推荐内容
- 疯狂“讨好”中国,却连跌三年!最憋屈的日本老字
- 灵山之上 浪漫花涧
-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生房屋爆炸 至少5人死亡
- 粤苏上半年GDP双双突破6万亿 经济增长动能优化
- 泰和科技(300801.SZ):主要产品为工业循环冷却水
- 港珠澳大桥成为港生往返热门通道
- 深圳的区号多少? 深圳区号查询
- 2023年7月油电混动紧凑型车销量排行榜,型格屈居
- 电影《孤注一掷》:揭开虚拟货币投资诈骗的冰山一
- 佳创视讯(300264)1211.84万股限售股将于8月14日
- 美国11岁男孩开枪击中8岁女孩头部 或面临过失杀
- 格力之“赌”,新生动力在何方?
- South Korea signs deal with Tunisia to facilitate development aid
- 中国男篮3胜5负结束欧洲拉练 回国将战塞尔维亚
- 中银晨会聚焦
- 新能源商用车德力汽车完成7亿元B轮融资
- 夏威夷州前议员:“殖民贪婪正在烧毁我们的家园”
- 女足世界杯半决赛:机关算尽,澳大利亚草木皆兵,
- A股三大指数震荡整理 影视传媒板块持续走强
- 吉利控股旗下汽车机器人品牌“极越”发布 百度吉
- “印度制造”计划取得成功:出货量超20亿部、98%
- bj90s是四驱的吗 bj90是四驱的吗
- 辽宁退休工资涨多少(辽宁企业退休涨工资)
- 捷儿金拟以33.85万处置一批旧机器设备给上海佳旭
- 博汇股份2023年上半年净利1.1亿 同比增加159.39%
- 以“演”促防 以“练”备战 长武县组织开展防汛
- 国家能源局: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.5%
- 星星的情书:12星座一周新运势(9.10—9.16)
- 瀚叶股份副总裁沈新华辞职 2022年公司净利4.86亿
- 大宗交易拟纳入互联互通机制,吸引海外投资者投资
- 连锁品牌下沉乡村市场 多方发力充实百姓“钱袋子
- 弹壳特攻队绝地反击怎么玩 弹壳特攻队绝地反击玩
- 特种兵旅游︱小红书推荐港中大免费过夜,校方澄
- 陇神戎发回应“医药反腐”:公司始终专注自身主业
- 信用评级下调折射美国治理失能
- 青神:企业乘上“智慧云” 塑造发展新动能
- 拓维信息上半年净利同比下滑25.04%
- 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叫什么名字
- Roblox:盈利暴雷,击穿高估值
- 哈登官宣决定!76人骑虎难下,火箭将他扫地出门,